摘抄文学艺术方面的5个事例 简短名人事例 5个 30字左右
事例:苏东坡改对联,王羲之临池学书,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名言:一切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 肖伯纳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高尔基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 牛顿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①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时,父亲正患着重病,他上当铺,跑药店,还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他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他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②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成了一盏“照明灯”。
③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
④在莫顿·亨特小的时候,和几个小伙伴去爬山,结果被困悬崖,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莫顿·亨特终于爬下了悬崖,这是他明白了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将困难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
⑤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参考资料:名人(汉语词语)_百度百科
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刘备三顾茅庐.官渡之战袁绍的谋臣许攸投奔曹操,曹操高兴的连鞋都没穿,
在
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
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
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
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
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难想象,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周
恩来总理是一位极具风度的外交家.在一次会见中,周总理接待了一位从一个国力比中国要强盛得多的国家而来的领导人.在见面时,那位领导人竟然待着手套,主
动要求与周总理握手.总理并没有回避,也没有多言,而是应客人的要求,与对方握了手.正当那位领导人得意洋洋地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国的领
导人时,周总理则不慌不忙地向身边的随从要了一条洁白的手帕,轻轻地擦拭着刚才握手的那只手,然后,当着那位领导人的面,将手帕丢进了垃圾箱.周围的人,
无不为总理这得体而又强有力的回击叫好.
一个静谧的深夜,窗外有雨在诠释着淅淅沥沥的诗意.这时,我忽然想起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是
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冬春换季的时候,母亲把放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该用得着的生活用品拿了出来,进行整理、归类.母亲意外地发现,女儿去年秋天才买的一双
鞋子已经穿着不合脚了,但是又没有合适的人可送,怎么办呢?虽然这双鞋子还比较新,也很漂亮,最后也只好决定丢掉.女儿于是自告奋勇地要把鞋子丢进垃圾箱
里去.但是母亲却阻止说:“别忙.”一边说着一边接过这双鞋子,拿出鞋油和鞋刷,细细地擦拭、上油.女儿不解地问:“不是要丢掉吗?”
“是的,”母亲头也不抬地回答,“但这是一双还能穿的鞋子,捡垃圾的人或者别的人也许会穿的.我们要把鞋子擦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做是对受施者的尊重.”
鞋子擦好了,亮得几乎让人舍不得丢掉. 母亲把鞋子递给女儿:“去,现在你可以把鞋放在垃圾桶旁边了.”
“你直接把鞋子送给那个捡垃圾的人不是更好吗?”女儿又问.
“不,”母亲摇摇头,“捡垃圾的人自食其力,他们并不是乞食者.当面给他们东西,会使他们觉得难堪的.放在那里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捡走,才是真正的善行——不让他们有被施舍的感觉.”
于是女儿照做了.
后
来,母女二人在阳台上,隔着透明的玻璃窗,看到那个捡垃圾的人快乐地、小心翼翼地收起那双鞋子,迈着比以前轻快得多的步子踏上归路.也许,他是等不及要把
这双又新又漂亮的礼物送给自己疼爱的女儿?他会不会把拿鞋子的手放在背后让女儿猜自己给她带回了什么好东西,然后绘声绘色地给她讲述自己意外得到这件宝贝
的经过?母女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心中充满了欢乐.
丢掉一双已经不能穿的鞋子是一件太细小也太寻常的生活琐事,然而,故事中的母亲却把它演
绎成了一个如许温馨的故事.而这种转变的产生,只是源于母亲拥有一颗对他人的尊重之心.是的,尊重可以创造奇迹,尽管也许它只不过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声
轻轻的问候.但是对你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它意味着生活的美好,以及社会的和谐.这样的氛围,才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目标.
“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儒家的推崇,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它所强调的,是典型的以己推人,但是,它同时又是营造和谐社会的不二法门.就好像词
里所说的,“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确,只有真正地做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能真正意识到应该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方能真正
地尊重别人,一如爱护自己.所谓“惺惺相惜”,我想,是可以从这个层面来理解的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耳边似乎响起了卖花少女清脆婉转的叫卖声.想必一定会有很多人为之停留,欣赏、购买吧.那彼此陌生的脸上互相尊重的笑容,是比春日杏花更为美丽的尘世风景.
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气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气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的回答很有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呢?人格的魅力永远是第一位的.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
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
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
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
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
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
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
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
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
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
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
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
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
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
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
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
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
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
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
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
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
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
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
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
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
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
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
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
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
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
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
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
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
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
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事例 凿壁偷光
匡
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
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
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
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
了.”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
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
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
他学习.
汉元帝的时候,张衡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再升为博士,给事中.这时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汉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灾殃警兆,
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天象只是一种大然的阴阳变化,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人类社会的风气,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导和影响.
因而皇上应当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臣正人,疏远佞臣小人,选拔贤材,开放方路接纳忠谏,等等.汉远帝很赞赏匡衡的见识,提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汉元帝庞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超过了皇后和太子.匡衡对此提出了恳切的规劝,透彻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国家的祸乱.匡衡在朝廷中参议大政,引经据典,阐明法理道义,很受赞赏,由此升任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后来又升来丞相,封为乐安侯.
汉
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专权,排挤陷害贤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汉元帝去世之后,汉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弹劾石显,揭露他和党羽的种种
罪恶.石显和爪牙都受到应有的惩办.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认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参奏揭发,却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责任,对他提出弹劾.匡衡也自感
惭愧,一再请求辞职,后来终于因多占封地的事被罢了官.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2988榆中县:...内容概述,艺术特色,摘抄评价,读后感(5项相加不少于1500字)_百度...
贲研15030757691:艺术特色:1、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2、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恰到好处的描绘。3、作者在描写中使用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和富有诗意的语言。4、作品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摘抄评价:法布尔对昆虫...
2988榆中县:优美的经典散文片段
贲研15030757691:朱自清 《荷塘月色》片段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
2988榆中县:《文学体验三十讲》摘抄
贲研15030757691:《文学体验三十讲》摘抄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梦之缘文化 2022-06-09 · TA获得超过39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人比猫狗复杂一点儿,要用文学和艺术来传达活着是一种什么滋味。 2...
2988榆中县:名人故事摘抄
贲研15030757691:他活像个机器人,两眼盯着马举足蹬蹄的动作,一直走出十来里远,累得弟弟直叫苦,而继卣心里却乐滋滋的。 名人故事摘抄 篇14 1891年,罗丹接受了法国文学家协会的一份订单,为已故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塑像。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罗丹一口气制作了17尊巴尔扎克塑像,但都不满意。罗丹的故事 一天,罗丹正对着一尊雕像思索,恰巧...
2988榆中县:名人故事要最典型的,做摘抄用的,谢谢!
贲研15030757691:周轿夫痛苦辛酸的经历和正直善良的品性,给了巴金很深的影响。因为这个缘故,巴金把周轿夫看作他人生的第二个先生。3、《良心的惩罚》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忏悔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 卢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求生计,只好到一个伯爵家去当小佣人。伯爵家的一个侍女有条漂亮的...
2988榆中县:红楼梦摘抄加赏析
贲研15030757691: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五、摘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
2988榆中县:名人读书的故事
贲研15030757691: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2988榆中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摘抄好词和好句
贲研1503075769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摘抄好词和好句如下:一、好词:1、聪明伶俐:形容人聪明、机灵。2、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3、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4、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5、才华横溢: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多才多艺。二、好句:1、人生如同一本书,...
2988榆中县:用经典文学优美语句摘抄的不少于2000个字文章
贲研1503075769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依依似向谁?”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它以典型的写景手法表现了自然风光的细节和变幻,引起了人们对于自然与艺术的共鸣和感悟。总之,经典文学中的优美语句如珠如翠,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感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学的美妙和神秘...
2988榆中县: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关名人与读书的故事有那些?
贲研15030757691:5、素龙圩的创建人黄世臣 素龙圩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创建人为黄世臣。黄世臣,字起白,号觉虚,素龙镇上池冈人。世臣家贫嗜学,少年时养鸭为生,在田里放鸭期间,经常手不释卷,边放鸭,边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明万历三十五年,考进“岁贡”,并被委任为江南婺源县...